我很喜歡動物,也到過平溪多次。
以前只覺得天燈燃起後,從紙張透出的火光,冉冉向夜空上升,實在好看。
直到2013年看到這則新聞之後大為震驚!!!!!!
才知道,原來放天燈也和動物保護、環境汙染相關。
報導推測牠應該是被天燈纏繞住,最後跟天燈殘骸一起墜落慘死,
但最近我常騎車在新北山區隨意走走,在南山基右69K+900處,能夠觀察到:
右手邊老街方向,每3~5分鐘就會有3~10盞的天燈升向天空,
隨著風勢天燈灰飄到左手邊山頭的樹木枝頭、竹子頂梢、溪水四周,或是順水流,
在天燈油紙燃料燒盡,火熄滅時會發出灰白色的煙,
也就是草鴞牠也可能被纏住的同時,先被鐵絲餘熱燙傷、還被悶嗆窒息再墜落摔死!
真的得寫十個「慘」字給牠...
對於草鴞無辜被天燈蓋布袋而造成死亡十分心疼。
有採訪報導指出,平溪放天的由來:
清道光年間,當時於平溪開墾的民眾遭受盜匪作亂時,皆在山中避難,等盜匪離去再由留守村人放天燈為信號,通知村人返家
可是現在沒有盜匪,必須預防傷害生態、又要維護環境,放天燈其實並非必要性。
雖然說當地商家得要生存...
但若還沒發明更好更環保無害的製做材質、施放方式,或是乾脆回到古時孔明燈僅以紙+竹絲+松樹脂製做以前,
請‧不‧要‧施‧放‧天‧燈!!!!!
希望能發明像放風箏那樣的天燈,這樣天燈不會亂飄,燃料滅了再收線拉回來這樣。